• 小儿推拿网(小儿按摩网)
  • 育儿教育与服务,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您的位置:首页 >> 儿童健康新概念--用药与儿童健康 >> 人民日报编辑视线:过度医疗,当今医学之痛

人民日报编辑视线:过度医疗,当今医学之痛


《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30日

 

小儿推拿网LOGO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3351568.html

一位医学专家,看病不问诊,埋头开“大处方”,甚至自己给患者备好拿药的塑料袋;另一位医学专家兼院领导,违反本院宣传橱窗里介绍的医学常识,频繁给患者开检查单,患者难以承受拒绝频繁检查后,“指标”立马出“问题”,橱窗里的宣传材料也被莫名其妙地更换,到其它大医院检查却发现指标正常……看到本期读者来信披露的就医亲历,我不仅感到震惊,而且感到心痛,真不知在医院这一救死扶伤的圣洁之地,还有多少令人拍案惊奇、痛心疾首的事情发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许多医生包括一些医学专家,成了开“大处方”的机器,甚至充当过度医疗的操纵者?

医学是干什么用的?简言之是救死扶伤,医治病痛,维护、促进生命健康的。人作为一种生命体,抗拒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在生老病死中,人唯一可以有所作为的就是治病。而治病救人这一神圣使命是由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来承担的。正所谓“医者仁术”。难怪我国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学生誓言的开头语。的确,因职务而可直接对人的健康、生命的掌控,无人可与医生比肩。

治病治病,顾名思义有病才治,且应对症下药。可目前我国的医疗市场日益突显之怪现状是:小病大治,大病贵治,无病哪怕制造疾病也要治。没完没了的检查,越开越贵的药方,泛滥成灾的抗生素使用,操控无度的输液与住院及手术治疗,使医院更像药品与医疗器械的大卖场,医生则成了医药产品的推销员,医患关系也从原来的共同体变成了“对抗体”,你受益我吃亏,你得意我难受。医学、医疗的目标从治病救人向治病(查病甚至造病)赚钱的角色转变,需要拯救、治疗、帮助的患者成了牟利的工具,医生与患者的交流越来越少,给患者开药、开化验单越来越多,医疗仪器代替医生成了医疗市场的“主角”。

这种异化带给患者、带给医务工作者、带给社会的又是什么?患者的医疗负担日益沉重难以承受,医疗领域的贪腐之风愈演愈烈,社保资源的浪费越来越大,国民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仅以抗生素的滥用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人均年消费抗生素138克左右,而美国仅为13克。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仅为22%—25%。我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约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一群家长守着那些脑门上扎针输液的孩子们,几乎成为我国儿童医院或儿科门诊的独特景观。

看病贵只不过是表象,它折射出的是现行医疗体制的种种弊端。当医生最关注的不是患者的病患而是“公费还是自费”、“带了多少钱”,当医学专家专注的不是如何用自己医术治病救人而是如何多开“大处方”赚回扣,医学也就丧失了其“仁术”的核心而沦落为“钱术”了。

所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保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及医疗卫生保障机制的普惠性,如何重塑医院的圣洁及医生的尊严,如何维护患者的尊严与权益,如何让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医改的制度设计者和执行者必须细致考虑、审慎解决的问题。因为,医学的直接对象是生命与健康,而生命只有一次。

收藏此页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