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网(小儿按摩网)
  • 育儿教育与服务,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您的位置:首页 >> 儿童健康新概念--就医与儿童健康 >> 北京还缺几个儿童医院?

北京还缺几个儿童医院?


《健康时报》     2010年3月4日

 

小儿推拿网LOGO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paper.people.com.cn/jksb/html/2010-03/04/content_458646.htm

一张2007年拍摄的照片显示,北京儿童医院门口候诊的家长排队排到了二环路边上。
而今天这种景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门诊量五年翻了一倍,儿童医院还是那两家

当家长的最怕孩子生病。不光因为孩子遭罪,更是对儿童医院永远人山人海的“盛况”发憷。北京目前只有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两家大型儿童医院,在医护人员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儿研所门诊量五年翻了一倍,北京儿童医院去年最高日门诊量达到9000人次…

…很多家长都感到困惑:为什么儿童医院不设简易门诊?为什么综合大医院儿科不扩大?为什么儿科医护人员那么少?为什么北京不能再多建几所儿童医院?

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的工作总结中有这么一张照片:排队挂号看病的患儿父母从门诊大厅开始,队伍穿过医院门诊大厅外的停车场和草坪,一直排到二环路边!

暑假患儿看病高峰期,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外的广场,曾有家长搭起的帐篷,席地而坐的人更是随处可见。

深夜一点,江女士和丈夫抱着患急性肺炎的儿子赶往首都儿科研究所看急诊,却只挂到134号,等在前面的患儿还有几十位。等到给孩子看完病、打完吊针离开医院时,已是凌晨四五点……

北京只有两所大型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上描述的,正是在北京家长们带孩子看病的真实场景。

在前不久举行的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卫生局方来英局长提出再建一所大型儿童医院,以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即刻引爆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关注。

医院,门诊量5年翻了一倍

2月26日下午3∶30,记者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皮肤科诊室。这时早已不是就诊高峰,但门外还等着100多个小病号,加上家长,超过了200人。

皮科过去就诊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部分患者集中于春秋两季。现在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季节差异变小,患者数量一年四季都很多。皮科一共7名医生,每天有3到4名医生出门诊,共接诊400到600名患者,上午10点是就诊高峰,下午病人较少。“现在就算少的。”刘晓雁主任苦笑道。

记者从首都儿科研究所宣传中心了解到,从2005年门诊量82万人次到2008年已增加到162万人次,5年翻了一倍,而医护人员却没有增加。

2月27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位于南礼士路的北京儿童医院。该院位于长安街北侧、西二环路西。出租车刚刚驶出长安街进入二环,就走不动了,前面堵的全是去儿童医院的车辆。从这里沿二环向北,掉头到儿童医院,正常的情况下不过3分钟的事,这天却足足用了15分钟。

走进门诊大厅,一路上遇到五六个号贩子兜售专家号。时近中午,门诊大厅仍熙熙攘攘。

门诊部科秘书闫春梅介绍,儿童医院挂号时间从7点开始,挂号前再设初检处,由有经验的护士对疾病初步分检区分。在就诊高峰期,挂号时间便由原先的7点提前至6点,地点也从大厅内移至大厅外。

在该院2007年的工作总结中,有这样一幅照片:排队挂号的家长从医院门诊大厅一直排到了二环路边!拍摄这张照片的该院宣传中心工作人员董秋祥回忆,儿童医院的就诊高峰通常集中在7、8、9三个月,但那一年刚到6月,病人就多起来。为了留一份资料,那天早晨他不到7点就到了医院,正好遇见如此“壮观”的排队场面。

闫春梅介绍,为了防止踩踏等事故,每天早晨,门诊大厅内外都有40多名保安专门维持秩序;门诊8点开诊后,每层楼又安排2到3名保安。

自建院起,儿童医院一直实行24小时不间断门诊,没有节假日,一天三班倒,从一楼到三楼,单是内科诊室每天都超过40个,日均接诊7000人次,加上家长,每天流动人员超过3万人次!医院每天有四个高峰:早晨6点到8点是挂号高峰;9点到11点是各门诊的看病高峰;10点到12点是输液高峰;晚上7点、8点到11点是又一个就诊高峰。

最忙的时候,除医院增加诊室和医务人员外,很多病房医生也会补充到门诊一线,医院所有人员全部取消休假。近年,从奶粉事件、手足口病到甲流,门诊更是高峰不断,“天天都像打仗一样!”2009年最忙的一天,日门诊量近9000人次!

据介绍,二环路在儿童医院处的机动车掉头处正是专为患者就医而设。“单是看看这个路段堵车的情形和门诊楼前停车场的情况,就知道来儿童医院看病有多难了!”闫春梅说。

在2009年的市民一日体验活动中(请普通市民到医院体验一下医护人员的生活),一名40多岁的女白领从早晨6点来儿童医院“上班”,原本要到晚上9点才“下班”,但刚两个多小时,只体验了挂号环节工作,就因眩晕“下班”了。事后她说别说看病,看人都看晕了!教师张联竹也来儿童医院上了一天“班”,在输液室帮护士扶着患儿输液。来这里输液的患儿每天都有2000多名,她说“比火线救护还紧张!”最大感受是“心累”。

一个数字足以说明问题:该院2003年的门诊量是130多万,到2008年猛涨到了235万!

看病,孩子受罪大人受累

深夜一点,江女士和丈夫抱着患了急性肺炎的儿子赶往首都儿科研究所看急诊,却只挂到134号,等在前面的患儿还有几十位。等到给孩子看完病、打完吊针离开医院时,已是凌晨四五点。

关于北京儿童就医难的问题,健康时报一直以来都很关注。

“三个星期,花费四千;孩子受罪,大人受累。”在《健康时报》2006年刊发的题为《一位北京患者就医的典型遭遇》文章中,赵先生写下了带孩子在北京某儿童医疗机构看病的感受。他仔细记录了每天看病重复的20个流程,得出的结论是:每天花400~500元钱(不包括路费),每天见大夫的有效时间在3分钟,输液有效时间1~2小时,却要花2~5小时在路上和永远无休无止的排队上!

另一位患者在《健康时报》2007年的报道《儿童急诊夜夜爆满》中抱怨:11月16日晚上,我的宝贝开始闹了,说肚子疼,孩子他奶奶说:“上医院!肚子疼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到了医院已是晚上10点多了。挂完了号,按医生指示进了急诊室——“我的天哪!这应该就叫人山人海了吧!”急诊室外面的长椅上坐满了家长。我们挂的是275号,现在正叫195号,前面还有80个人……我抱着儿子坐在挂号大厅的长椅上,旁边全是发烧的孩子在量体温,有孩子冲我们咳嗽,我赶紧抱儿子转了个方向,谁曾想,转过来对着的一个小女孩“哇”的吐了一地……

2008年,《健康时报》刊发《儿童夜间急诊变“慢诊”》一文,记者调查首都儿研所附属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北大妇产儿童医院四家儿童医院的夜间急诊情况时发现,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北京儿童医院最为拥挤,在这两所医院给孩子看发烧、咳嗽、腹泻这些小病,耗上两个小时能看上病算是不错了,儿童急诊变“慢诊”,已司空见惯。

医生,3分钟吃完午餐

孩子受罪,大人受累。其实医生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2月26日中午12点,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科秘书闫春梅在办公室边吃快餐边接受记者采访时,突然站了起来,她想起楼上正在出门诊的医生的盒饭还在冰箱里,忘了送过去。

12∶30,记者在儿童医院二楼输液室看到,大大小小的患儿在家长的怀里排队等候打点滴,六个输液室全部爆满,输液候诊区的椅子上也坐满了正在打点滴的患儿和家长。甚至在摆放着“禁止输液”标牌的门诊一输液室连接过道上,也坐满了输液的病人。在二楼内科诊室,候诊台上还摞着一叠等待叫号的患儿病历,诊室内,医生仍在看病。

2月28日元宵节中午12∶50,记者拨通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翠英的手机时,她正在看病人,无暇接听电话。

由于病人太多,不论北京儿童医院还是首都儿科研究所,出门诊的医生为了少上厕所,都不喝水。午饭也都是盒饭或是方便面,通常“3、5分钟内搞定!”

北京儿童医院实行三班倒,白班从早上8∶00到下午4∶30;小夜班从下午4∶30到晚上10∶30;夜班从晚上10∶30到第二天早上8∶00。刘翠英的班,外号叫“白加黑”班。因为她的白班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4∶30却下不了班,直看到晚上10∶30,有时这个点还下不了班,深夜一两点下班也是常有的事。因而,她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儿童医院医生门诊量的冠军!

2009年10月的一天,输液室护士高京燕的女儿正在家发着高烧,丈夫出差了,孩子由年迈的公公照顾。天很晚了,高京燕还在加班,公公来了电话:“你怎么还不回来,孩子烧得厉害,咳嗽得吐了一床!”高京燕说:“病人太多了,我现在还回不去,您接着给孩子吃药吧。”放下电话,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在医学网站丁香园上,一位儿科医生留言说:“我们儿科的门诊夜班是从晚上9点半到第二天早上7∶30,一共是10个小时,我记得我的最高纪录是,一夜看了161个病人,各位同行不要骂我对病人不负责,我实在是没办法,我们夜班10个小时通常都要看100个左右患儿……”

复诊,为何不设简易门诊?

在2006年经历了“三个星期,花费四千”的赵先生不解的是,明明治疗方案已经确定,但该医院坚决不给孩子开两天及两天以上的输液用药,于是以后的几天不得不重复20个看病流程!

相信这是许多家长的困惑:对复诊的孩子,医院为什么不能设简易门诊?非得每天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重复同样的看病程序?

记者了解到,北京儿童医院有个《门诊医师须知》,明文规定,医生一定要看到病人才能开药。该院不允许医生简单重复前一天的方子,或是仅听家长介绍病情开药,如谁被发现有此行为,将会受到处分。

有个病例闫春梅记忆深刻。2005年她在特需门诊工作时,一天早晨8点刚进门诊,护士便急着叫她赶快抢救。医生护士马上为一个3岁的男孩实施心肺复苏急救,但孩子呼吸心跳都已停止。

原来,前一段时间,孩子一直食欲不佳,家长以为是脾胃不好,没太当回事,吃了点中药。来医院的前一天晚上,孩子脸色有点青紫,这才第二天一早,抱孩子赶来直奔6楼特需门诊。刚进电梯,孩子突然呼吸急促,电梯紧急取消在其它楼层的停顿,直上六楼。但悲剧已经酿成。

正是家长不知道孩子病情瞬息万变,才酿成此悲剧。这是有过生命和血的教训的,为了对患者负责,因此才严格要求儿童每次就诊必须看医生。

“一定要看到孩子,即使再麻烦和辛苦。”这是闫春梅和记者对话中,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婴幼儿感冒,随诊不及时,很容易发展为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急症,这就是每次治疗一定要再次看医生的原因。病情无变化,延续前一次的治疗,一旦有变化,必须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事实上,对复诊简单化的呼吁医院也有考虑。”闫春梅说。目前北京儿童医院按医生职级,设有四个等级的门诊,挂号费分别为5元(主治医师)、7元(副主任医师)、9元(主任医师)和14元(特级专家)。5元的号相当于快速门诊,用于慢性病患者单纯取药,也可以接诊看病。

看病,为什么非到儿童医院

北京这么大,三甲医院那么多,患儿家长为什么非得去挤这两家儿童医院?

记者做了一个调查,身边的家长主要是对周围医院的技术力量不放心。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还是愿意奔儿童医院。

《健康时报》2008年刊发的《儿童夜间急诊变“慢诊”》一文,记者对北京近10家三甲综合医院急诊儿科做了调查,可以看出多数综合医院儿科就诊力量和条件参差不齐,存在以下问题:诊疗力量不充足、就医不方便、门诊时间受限、诊疗病种有限制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虽有24小时儿科门诊,但只配备1名医生和1名护士,而且有病种限制,仅看儿童内科疾病;北京积水潭医院只收小儿骨病;北京中医医院的儿科急诊只看到晚上10点……

孩子生病,哪个家长都不希望走弯路耽误了治疗,谁都希望看病一步到位。那么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找儿童医院,这也正是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天天门诊爆满的重要原因。

但这两家儿童医院真的撑不住了。5年之内门诊量翻了一番,儿童医院还是那两家,医护人员也未有明显增多。无论患方还是医方,承受能力都接近极限。因而,北京市卫生局方来英局长关于再建儿童医院的提议,引来一片赞成,也就并不稀奇。

在记者采写本篇报道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为缓解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看病难问题,去年,南京市卫生局决定分别在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新增四所儿童医院;上海将新建一所大型儿童医院,并鼓励原先具有良好儿科基础特色的7家三级综合医院(如瑞金医院、长海医院等)重点打造儿科……

那么,北京下一个儿童医院何时能建成?本报在两会期间,就此问题将进一步采访代表、委员。请广大读者继续予以关注。

收藏此页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