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网(小儿按摩网)
  • 育儿教育与服务,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您的位置:首页 >> 儿童健康新概念--就医与儿童健康 >> 儿科大夫太少 孩子病了找谁

儿科大夫太少 孩子病了找谁


《山西日报》     2010年10月21日

 

小儿推拿网LOGO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epaper.daynews.com.cn/shtml/sxrb/20101021/5449521.shtml

受访专家:山西省儿童医院宣传部长 董其光、血液科主任 郝国平;山西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 韩学斌

风险高,工作量大,收入低,儿科正面临医护人员紧缺困境。专家呼吁政策应对儿科专业多倾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同时,保障儿科专业持续发展

专科医院人满为患 综合医院门可罗雀

9月18日一大早,当记者走进省儿童医院时,门诊大厅人头攒动。

“孩子咳嗽,带来看看。”可能是担心赶不上看病,几名母亲都不愿多回答记者的询问,有的去挂号,有的径直走进科室。而此时,门诊大厅挂号、收费和取药的窗口前已排起长队,输液室里挤满了输液的孩子,厅外房檐下坐着不少人等待叫号。这天是周六,但在这里看不出休息日的迹象。一位正在排队挂号的家长说:“现在都是一个孩子,人再多也得来看病啊!”给孩子排号看病的人中,最难的是从外地赶来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是当地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病,需要挂专家号,但有的家长来了好几天还没挂上。

“看病真难,挂号、看病、交费、验血、拍片、拿药、输液,哪里不用排队?自建院起,省儿童医院一直实行24小时不间断诊疗,没有节假日,一天三班倒,从一楼到三楼,单是内科诊室每天都超过40个,日均接诊上千人次,平均5分钟完成一个病儿的问诊、检查、记录、开药、医嘱全部程序。在这里,医生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最忙的时候,除医院增加诊室外,很多病房医生也会补充到门诊一线,医院所有人员全部取消休假。近年,从毒奶粉事件、手足口病到甲流,门诊更是高峰不断,天天都像打仗!该院去年门诊量达60多万人次,日门诊量突破3000人次。”省儿童医院宣传部长董其光介绍说。

与省儿童医院一路之隔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并不拥挤,患儿随来随看。据介绍,这里儿科的门诊量每月仅有300人次,除非急诊或一些常见病,家长宁愿多走几步路到专科医院看病。

记者另外了解到,综合医院有的根本就没设儿科病房,即使有过,现在也大多撤销,保留儿科病房的综合医院,其门诊量和住院率也不高。

儿科不赚钱,还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在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工作的邱大夫说:“这几年不少同学、同事,稍微有点能耐的都离开了儿科,有的转行干行政,有的考研换专业,还有的搞药品销售。原因说白了,不挣钱。成人科室检查项目动辄上CT、核磁,治疗起来常常用支架、起搏器、人工关节等高值耗材,动辄上千元。儿科有什么?雾化吸入、微量元素检测、大输液,这些就算收费的‘排头兵’了,充其量一项不过百八十块钱,跟成人科室比,是名副其实的‘小儿科’。”

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韩学斌说:“儿科是大门诊,小病房,主要病人都集中在门诊上,检查手段简单,儿科普通生化检查只占门诊量的10%,拍胸片数量占3%左右。‘医院只能保本经营。’成人得病用药,一天一支两支,儿童用药量只用几分之一支,所以按医疗收入考核,儿科收入通常比成人科室差。”

有关医务人员介绍说,医院经营要自负盈亏,儿科不仅没有利益可图,还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了生存,减少运营成本,综合医院必然要减少儿科病床、医生配置。“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又常常不能自主表达,看病时也不配合,因此看病往往要花去比成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儿科病房的人员数量配置也高于成人病房,但儿科各种服务价格并没有提高。将儿科病房变成成人病房,可以获得多倍利润。”

这也是很多综合性医院目前面临的选择:由于缺乏药品、检查等方面收费的支撑,儿科病房收入差强人意,而维持运转所需的人力、日常消毒、水电等开支又很难进一步压缩,于是不少医院减少儿科床位,增加更具赢利能力的成人科室床位。病房萎缩,专业人才流失,专业优势难以形成,就更没有患者登门,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干脆关掉病房,最多保留一个儿科门急诊。

风险高,强度大,收入低,儿科成了“第三世界”

儿科是“哑医”,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难受,讲不出来,需要医生凭借临床经验判断。比如,孩子患了肺炎,很容易转化成有生命危险的心衰。儿童患病的这些特点,造成了儿科医生工作量大、压力大的局面。

刘佳目前在一家保险公司负责健康风险评估,之前她是山医大第一医院住院医生。“刚进医院时,我们都在各个科室轮岗,一圈下来,儿科是最辛苦的地方。”以静脉注射为例,成人科室每次注射只需一名护士就能完成,而在儿科,至少要两名,难度远高于成人,没两年的功底根本上不了手。儿科医生值夜班的频率也远高于其他科室。

在采访中,很多儿科医生反映,虽然很喜欢孩子,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微薄的工资收入使他们感到很不平衡。

省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郝国平称,儿科医生的工资在整个医院人员的收入中处于下等。儿科医生、护士医疗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由于综合医院儿科分科不可能过细,因此要求医护人员知识面很广,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压力很大,但其收入很难达到医院平均水平,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很多儿科学专业的医学生,分到综合医院儿科后,总是想方设法要离开这个“医院不待见,家长不理解,自己想不通”的地方。

二级医院儿科萎缩,无法满足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没有专科特色吸引更多患儿登门,二级医院无法和大医院、三级医院争夺市场,只好转向与社区医院“分羹”。

大部分二级医院并未专门设立儿科,儿科被划入内科,每天就诊量超不过10人。太原市迎泽区医院分诊护士告诉记者,“他们只能看儿童发烧、感冒、拉肚子一类的常见病,专业性非常强的外科、外伤等就得去大医院。”

谈到二级医院儿科运行的难处,该院负责人表示,主要是缺专业人才。虽然医院儿科诊区空间很大,但在编的医生太少,他们不仅要承担门诊、急诊等工作,还要负责产科新生儿疾病诊疗工作。同样是住院病人,儿童用药少、检查少,医护人员承担的医疗风险相对较大,创造的效益可能不如其他科室,没有财政资金的投入支持,医院自然没有动力。

在采访中,一家妇幼保健医院的院长坦言,医院如果建立儿科病床,要把其他科室腾出来,对其他科室不利。“现在的儿科门诊就不赚钱,特意腾出儿童病床不仅不赚钱,还会赔钱。”

解决儿童看病难,出路在哪里?

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儿童医院数量及其床位数呈显著上升趋势,1995年分别为35所和9407张,2005年发展到58所和14353张;而与此同时,综合医院儿科床位总数从1995年的5万余张下降到2005年的4.2万张。儿科发展冷热不均。

郝国平坦陈:“目前情况下,医院儿科要走出低谷确实很难。”当然也并非完全束手无策。她认为:“首要的是稳定儿科医护人员队伍,这是每家综合医院应该坚守的底线。儿科尽管创收不多,但作为宝宝的健康守护者,应当得到更多的尊重。现在,卫生部提倡不以经济指标衡量科室并作为奖金核算指标,医院管理者更应重视儿科的发展,制定合理分配机制,使儿科专业能够健康发展。”

儿科并不是成人科室的缩版,儿科的特殊性决定其发展必然要走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韩学斌认为,儿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综合医院没有问题。综合医院儿科有综合医院的优势,相关的成人科室以及更全面和高水平的检查手段可以给儿科很好的技术支持。三甲综合医院也是儿童患者的一个选择。同时,应该对百姓进行医疗资源分布知识宣传,使其能够更准确合理地选择就诊医院,减少就诊过程中不必要的周折,缓解目前看病难的状态。

收藏此页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合作联系